华球体育(中国)科技公司(原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简称中国华球体育(中国)科技公司)成立于1952年,是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综合实力雄厚的研究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机构,是国资委直管的中央企业。总资产超过110亿元,拥有包括4名两院院士在内的职工4,100余人。总部位于北京市北三环中路,在北京市昌平区-顺义区-怀柔区、河北燕郊-廊坊-雄安、山东德州-青岛-威海-乐陵、安徽合肥、福建厦门、上海、四川乐山、重庆...

1978年我国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我院即成立了研究生工作小组,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85年成立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研究生部。

现有两个一级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另有分析化学、矿物加工工程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与多家企业联合建立博士后工作站。

详情页

新华社:深水行舟正奋楫——中央企业改革攻坚进行时

作者:新华社 发布日期:2021-10-08

今年以来,中央企业按下改革“快进键”、跑出改革“加速度”。船到中流浪更急,深水行舟不松篙。当下,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进入全面攻坚期。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中央企业正以奋进的姿态,啃“硬骨头”、蹚“深水区”,向改革要活力,向改革要动力。

“活”机制:从打破“老三铁”到实现“新三能”

在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旗下天辰公司工作了39年的杨克俭,今年又收获了一笔奖励。

作为首席技术研发官,杨克俭为企业贡献了不少科研成果,仅在己内酰胺项目上就带来了超200亿元的营收,高端尼龙材料己二腈的生产,更一举突破了“卡脖子”技术。

强化正向激励,他不是唯一的受益者。

“早些年,研发人员收入低,不少人跳槽走了。”杨克俭说,近两年公司建立市场化薪酬激励机制,提高了关键岗位人员待遇,人才流失、制约活力的“病根”相继被拔掉。

国企改革,重在释放活力、提高效率。不少央企丰富改革“工具包”,完善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灵活开展中长期激励。

在三项制度改革中,打破“铁交椅、铁饭碗、铁工资”的“老三铁”,建立“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新三能”。

“十年前公司是行业前三,现在掉到第58名了。”一位在央企下属企业总经理岗位上任职8年的干部,前阵子在职业经理人竞聘中落选了。对此,他表示理解——“不改不行了,就是选掉了我也支持。”

这种情况在央企已不罕见。中粮集团2020年以来对100余名管理人员进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中国一重累计调整不适应改革发展需要的领导干部98人……各央企立下“军令状”,砸掉“铁饭碗”,不合适的人正在加速“下车”。

有下就有上。去年,宁生龙等8名年轻员工通过竞聘,走上了鞍钢集团朝阳钢铁有限公司厂长助理的岗位。“如果不是改革打破了限制,我不可能从一线的工区长走上厂领导的岗位。”宁生龙感慨。

国企改革,关键要“活”机制。机制活了,人的潜能释放出来了,企业才更有竞争力,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站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过半的节点上,中央企业正持续刀刃向内,创新机制,让“人”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价值。

“优”布局:瞄准高质量发展目标

0.56秒内,重2100吨的水轮机组转子划过一周,约150度电能随之产生。在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东方电气集团自主研制的“百万机组”,领跑全球。

啃下这块重大装备国产化的“硬骨头”,离不开改革——面对前几年的巨亏,东方电气果断退出19家亏损、低效企业;收缩传统业务,将资源向风电、氢能等新产业配置。

收拢五指,方能成拳。“把精力向核心产能聚焦。”东方电气集团副总经理张继烈说,企业实现扭亏脱困,结构更加优化,路越走越宽。

优化布局,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大有可为。中国国新已与近90户央企在科技创新等领域开展合作,初步构建起一个国有资本跨企流动、形态转换、提高效率的平台。

优化布局,要加速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形成资源合力。

前不久,《财富》杂志公布最新一期世界500强排行榜,中粮集团排名再创新高,并首次领跑全球各大粮商。这背后,凝聚着中粮做大主业的不懈努力:农粮主业五年累计投资超320亿元,将全球粮食供应链系统与国内物流、加工、分销网络有机对接……

今年5月,一家新央企挂牌成立——中国中化。这家资产过万亿元、员工数超20万的巨头,由中化集团、中国化工集团两家央企重组而来。在此之前,两家企业已在农业板块资产整合上“先行一步”,组建先正达集团,为打好种业“翻身仗”夯实了基础。

组建新央企中国电气装备,鞍钢“牵手”本钢,普天并入电科,油气管网资产重组收尾……“十四五”开局之年,央企重组整合步伐加快,国有资本在重要行业领域的控制力、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进入新发展阶段,央企改革面临新任务,国资布局的调整优化更需靶向发力。

只有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推进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才能更好适应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

“创”科技: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国之重器”如何扛起“国之重任”?中央企业集中优势资源,以制度创新带动科技创新。

蔚蓝的海面,水天一色。“如今海上油田流出的不仅是石油,更是宝贵的数据资源。”中海油研究总院深水智能化设计协作平台项目经理付殿福说。

作为该院今年成功“揭榜挂帅”的项目长之一,他负责的智能化设计平台,将首次实现我国海上油气田开发方案的智能设计与自动化数据流转。

“有合理的激励机制做保障,大家干事劲头足,项目长的管理权也充分发挥,可以心无旁骛搞创新。”付殿福说。

揭榜挂帅、人才特区、内部创业……央企聚焦原始创新能力不强、高端人才短缺等问题,纷纷打出“组合拳”。

中国联通广开大门,以“不限岗位、不限来源、不限薪酬”为原则,加大高精尖人才引进力度。

采取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灵活方式,国家电投构建“薪酬特区”,今年上半年引进“高精尖缺”人才21人,一人一策确定薪酬水平;中核集团已累计实施各类中长期激励计划57个……

激活“科技人员”这个关键变量的同时,各央企也谋求制度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今年5月,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北京研发中心负责人宋瑞良的团队,在国内首批实现了面向6G移动通信应用的新技术——太赫兹RTO辐射源1THz频率突破。

“除了团队的努力,更重要的是体制改革。”宋瑞良说,体制改革好比搭建一个“电商平台”,把创新成果提供给研究院相关单位,实现共享与转化,大大减少对接障碍,大幅提高转化效率。

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混改成为探索新路径。

去年,中车智行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肖磊做了一个重大决定,拿出“真金白银”参与公司混改。

为了让自主研发的“黑科技”智能轨道快运系统提高产业化效率,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把智轨所在的中车智行列为混改试点。

如今,肖磊及其团队,已经以股权激励的形式分享了公司成长的红利。

“让得到和得不到激励的人都有感觉,传导压力、激发活力。”中车株洲所董事长李东林说。智轨项目预计今年新签订单和销售收入将分别增长超20%和76%。

既支持民营企业等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又鼓励国有资本投资入股民营企业,这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在国企改革中的具体体现,也是激发国企创新活力的重要一招。

“强”党建:固根铸魂 激发改革之力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

国资央企将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发展工作始终,红色基因底色愈鲜明,红色引擎作用更强劲——

“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

全面落实“两个一以贯之”,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目前全部央企已把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集团层面100%制定了党委(党组)讨论前置事项清单。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中国交建承建的新疆乌尉公路包PPP项目将穿越这片“死亡之海”。施工难度之大,技术要求之高,超乎想象。

“业务拓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项目党工委书记刘洪波说,关键岗位有党员领着,关键时刻有党员撑着,党旗始终高高飘扬在施工一线。

截至2020年底,全国有国有企业党组织16.6万多个,党员1120多万名。广大党员在破解改革难题上打头阵,在重大工程建设中挑重担,在生产经营一线创佳绩……

当前,国企改革步入“深水区”,改革仍存在不平衡、不到位的情况,部分改革难点仍需攻坚发力,改革“含金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自觉把国资央企工作纳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统筹谋划推进。”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表示,努力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